TMS是什麼?治療原理、次數、副作用與成功案例全解析

2025-08-15
TMS是什麼?治療原理、次數、副作用一次解析
TMS是什麼?治療原理、次數、副作用一次解析

作者:

唐子俊博士 / 唐子俊診所院長 / 台灣臨床 TMS 腦刺激學會理事

蘇振翔醫師 / 唐子俊診所副院長 / 台灣臨床TMS腦刺激學會監事

面對難以改善的憂鬱症,不少人試著以藥物與心理治療獲得幫助,卻仍然深陷於情緒困境,無法輕易掙脫。然而,近年台灣引進了一種新型的非侵入性治療——TMS(經顱磁刺激),能藉由能量刺激影響大腦迴路,進而穩定情緒,成為了許多難治型憂鬱症患者的治療曙光。本文將深入說明TMS是什麼、治療效果、相關流程、副作用與選擇院所的注意事項,幫助你更全面地了解,並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接受TMS治療。

TMS是什麼?憂鬱症治療的新希望

TMS全名為經顱磁刺激,是一種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透過刺激大腦前額葉來調節大腦神經迴路,能改善憂鬱症等情緒障礙。台灣已在2018年許可用於治療難治型憂鬱症。進行TMS治療時,必須透過重複性刺激,並累積足夠的治療次數才能夠達到效果,所以被稱為rTMS(repetitive TMS,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是目前主要的臨床應用形式。在本文中,我們會以「TMS」說明整體技術,並以「rTMS」作為治療應用說明。

TMS治療難治型憂鬱症——案例分享

難治型憂鬱症,指的是患者已嘗試過2種以上的藥物治療,仍無法有效改善的憂鬱症類型。根據STAR*D研究顯示,對於這類個案即便再增加藥物,效果仍然有限。因此,TMS這類非藥物、非侵入性的新型療法,也逐漸被應用於難治型憂鬱症。以下將分享接受TMS療程的實際案例:

個案王小姐,從高中的時候就開始容易憂鬱,直到上了大學後,憂鬱的情況變得更加嚴重,甚至曾經多次想要傷害自己。然而,在家人的陪同治療下,王小姐即便定時回診、嘗試過2~3種以上的藥物,也做過長時間的心理諮商,效果仍然有限。由於不想住院,也不願意接受電療,王小姐選擇嘗試接受30次的TMS治療。沒想到,在治療期間不僅情緒明顯改善、停止自我傷害行為,睡眠以及藥物反應也變得更好。在持續接受心理諮商之下,王小姐獲得了明顯改善,現在也開始逐漸減藥。

TMS的4大優點

TMS屬於非侵入性治療,無需手術,也不用擔心長期服藥與副作用,這也是許多患者選擇嘗試TMS的原因。以下是TMS的4大主要優勢:

  • 非侵入性治療,不需要麻醉或住院

  • 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 治療後可維持原來的生活型態,不影響學業和工作

  • 可搭配其他治療同時進行,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

TMS治療幫助個案感受情緒改善
TMS治療幫助個案感受情緒改善

TMS治療原理與臨床效果

憂鬱症的發作與「前額葉調控情緒的能力下降」有密切關係。當前額葉功能失衡,大腦情緒中樞就難以回到穩定狀態,容易陷入反覆的負面情緒迴路。以下進一步說明TMS的治療原理與臨床實證:

TMS的治療原理

TMS治療會以8字型探頭,精準地定位在大腦的前額葉區域(通常為左前額葉,左邊背側前額葉DLPFC是主要刺激點),藉由探頭產生的高強度磁場,集中刺激大腦的特定區域,並藉由累積足夠的刺激次數和能量,影響大腦的整體迴路。

除了傳統rTMS,進階的深度TMS(dTMS)也正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深度TMS可以直接刺激大腦的內側前額葉DMPFC,能更有效地讓大腦前額葉和情緒迴路脫鉤。由於內側前額葉是比較深層的大腦結構,一般的8字型探頭不容易刺激到,使用專屬的深度TMS探頭,如:H1或DB80,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因此,也適用於難治型強迫症。

臨床實證與治療效果

美國FDA早在2008年就核准TMS用於治療難治型憂鬱症,並陸續有多項臨床研究支持其療效,例如:

  • 根據哥倫比亞大學聯合大型研究,在5000多名使用多種藥物無效的個案中,發現以TMS治療的次數,平均大於30次以上者,可以改善7成以上。且若繼續增加治療的次數,還可以達到更大幅度的改善。

  • 由史丹佛大學開發的SAINT研究,以短時間累積高劑量的加速型rTMS治療(使用TBS 為特殊TMS高能量波形,密集5天內完成50次),成功治療極重度憂鬱個案(使用4種以上藥物無效,且有自殺危險性),改善率達8~9成。此項治療方式已經通過FDA認證,能治療困難型憂鬱症。台灣臨床TMS學會目前提供最完整的訓練,並與美國TMS學會保持良好的聯繫和合作,也和荷蘭馬斯垂特歐洲腦刺激學院合辦訓練課程。「臨床TMS學會」取代成為「臨床TMS腦刺激學會」正規診所應定期通過「機構認證」制度,如同醫院的評鑑一樣,能保障治療場所的品質。

TMS治療如何進行?頻率與週期說明

TMS治療通常是以「累積刺激次數」來達到療效。對於一般常規治療,建議每週接受5次,並連續進行6~8週才算完成治療。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於2025年TMS治療指引,認為至少完成30次的療程,才能有效預測未來的治療效果。施打的總次數也和最終成效有關。

對於希望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的患者,也可考慮加速型治療,每天2次以上(最多可以每天10次),以加快治療效果。對於有時間壓力,或者想要快速改善情緒症狀的個案,加速型治療也是一項經過驗證且有效的方法。

個案感受案例分享

在經過完整的TMS療程後,不少患者也主動分享了他們的改變與感受,舉例如下:

  • 「我本來每天都想死,完全沒有希望。在TMS治療後,我竟然能重新找回生活的節奏,情緒改善很多。」

  • 「自己治療過很多方式無效,在TMS治療後,才發現可以恢復得這麼好,可以再度下床、出門接觸人群。」

  • 「我家人生病10年以上,多次住院治療。沒想到TMS治療後穩定許多,現在只需要門診追蹤。」

  • 「我經過多次的急診,很厭倦這樣的生活,TMS治療後才重新找到新的生活動力。」

  • 「不想讓家人一直吃藥,TMS讓我們看到另一種選擇,副作用也很少,真的安心很多。」

  • 「我的情緒本來很極端,TMS後情緒變得穩定,家人也很開心,都說我像變了一個人。」

我適合接受TMS治療嗎?

如果你正在考慮TMS,以下這些情況,可能表示你是合適的治療對象,建議與醫師進一步討論、安排個人化的評估與療程:

  1. 曾使用2種以上抗憂鬱藥物,但情緒症狀(如憂鬱、焦慮、自我傷害念頭)仍無明顯改善。

  2. 不希望長期依賴藥物、無法忍受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3. 曾考慮電療,但擔心影響記憶力。

  4. 嚴重憂鬱、有危險性,但不希望住院。

  5. 希望接受一種不影響記憶力、不影響工作學習的非侵入性治療方式。

  6. 能夠配合每週密集治療(例如連續4~6週,至少完成20~30次)。

  7. 已經嘗試藥物與心理治療一段時間,仍無法有效改善憂鬱症狀。

rTMS副作用與注意事項說明
rTMS副作用與注意事項說明

常見的TMS/rTMS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根據前述所提的多項大型研究與臨床經驗,TMS/rTMS整體上被認為是安全性高、風險低的治療,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刺激部位的輕微疼痛或不適,通常會在療程後自行緩解,不需額外處理。在治療過程中,如果對於刺激時的噪音感到不適,也可以特別提出要求使用耳塞。

過去比較擔心高能量的大腦刺激會增加癲癇的風險,但根據後續的研究發現,即使是每個禮拜都在發作癲癇的個案,在接受TMS治療後,並不會增加癲癇的發生率。若要減少癲癇發生的風險,需維持穩定的睡眠狀況、不突然停用抗焦慮或睡眠藥物,或在大量飲用酒精後突然戒斷,以減少癲癇發作的機會。

如果對於刺激時噪音的敏感,也可以使用耳塞,不過在臨床上使用的個案不多,可以根據個別的需求提供。

如何選擇適合進行TMS治療的場所?

自台灣於2018年開放TMS治療以來,臨床上已逐漸理解TMS是重要的治療選項,也有許多接受治療的個案,因此達到良好的改善效果。許多人在接受治療之前,會擔心治療效果不好,想知道要如何選擇好的治療場所,讓自己的症狀和生活品質有所改善,以下提供7項考慮重點,幫你選擇適合的治療場所:

1.專業人員具備完整訓練與認證:主要的治療醫師與操作人員應接受完整的認證和訓練,例如來自國內外的TMS學會,或國際認證的治療工作坊。台灣臨床TMS腦刺激學會目前提供最完整的訓練,並與美國TMS學會保持良好的聯繫和合作,也和荷蘭馬斯垂特歐洲腦刺激學院合辦訓練課程。

2.治療經驗豐富的診所或醫院:就像選擇主治醫師一樣,經驗豐富的TMS治療團隊能更有效地處理問題,並提供專業建議。

3.能提供完整治療前後評估:優質機構會在治療前後進行神經心理評估或腦波評估,做為治療前後的比較。雖然研究上常使用核磁共振(MRI)來對照治療變化,但由於費用高、再測信度不足,實務上以腦波(EEG)結合問卷,是更實用且可靠的評估方式。

台灣臨床TMS腦刺激學會與台灣臨床TMS整合治療聯盟,也正推動以大腦影像作為TMS治療的生物指標,並舉辦認證工作坊。相較於僅依賴問卷,腦波檢測可作為更客觀的輔助工具。

4.選擇有專業機構認證的TMS診所:專業TMS診所應定期通過機構認證,機構認證包括多項的品質指標,如同醫院的評鑑制度,更能保障TMS治療的品質。

5.避免過度宣傳與誇大效果的場所:慎選過度廣告,以虛擬帳號過度宣傳的診所。建議從專業的學會,詳細了解合理的治療效果(過度宣傳常常會宣稱100%有效、其他地方的治療效果不好、很少治療次數就可以達到效果,或是接受治療的個案重複宣傳自己治療的效果)。

6.有持續進修與品質監控:選擇重複進修和成長,持續監控品質的診所,例如,持續接受學會完整的進修和訓練、和國內外重要學者保持知識更新、治療經驗不斷修正等。

7.提供多元化的治療:在TMS治療效果不足時,有更多的治療選項,例如:能夠提供心理諮商、光調節療法(tPBM)、鼻噴劑療法(spravato)等,提供個人化的整合型治療。

TMS / rTMS治療常見問題Q&A

Q1. TMS治療會痛嗎?需要麻醉嗎?

TMS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不適為輕微至中度的頭皮刺痛或頭痛,通常痛感會在短暫的時間內消退。而TMS為非侵入性治療,不需特別麻醉,治療期間患者也可保持清醒狀態。

Q2. TMS治療一次幾分鐘?

TMS治療依波形不同而有不同長度:

  • 傳統TMS:約30~40分鐘(2008年通過FDA)

  • TMS Dash:約18分鐘(2017年通過),頻率為10Hz。

  • TBS:僅需3分鐘,為50Hz超高頻率,不同波形(2013年通過)

以上治療均通過FDA認證。其中TBS以超高頻率刺激,常用於加速型療程,一天可進行多次治療。雖然可以提升約20%的療效,但總效果仍與整體治療次數密切相關。

Q3. TMS治療有健保給付嗎?費用大概多少?

目前台灣尚無健保給付,TMS屬於自費治療。根據各縣市衛生局核定,每次費用約2,500~5,000元,而完整療程通常需20次以上,總費用約為50,000~100,000元。根據2025年美國的建議36到44次,如果以40次計算,費用在80,000-200,000。dTMS費用更高。每次為5000-7500。

Q4. TMS治療多久可以看到效果?

在規律接受治療的狀況下,大多數人在第4~6週左右就能感受到療效,若更早就出現明顯改善,表示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為了讓療效維持長期穩定,建議完成6~8週、至少30次的完整療程,並避免過早中斷治療,以免降低治療效果。

Q5. TMS治療效果可以維持多久?

根據研究,在完成共36次的完整治療(美國建議的治療次數)後的第3個月、6個月、9個月,能維持療效的比例分別是66%、53%、46%。也就是說在治療後的半年到1年內,仍然可以維持約5成左右的效果。

Q6. TMS與口服藥物治療有什麼不同?

TMS是透過頭皮外的磁刺激,調整大腦神經迴路,不會產生藥物進入體內的化學反應,因此副作用較低。相較之下,口服藥物會經過腸胃吸收並作用於全身,可能出現嗜睡、噁心、體重變化等副作用。兩者的作用機制不同,切勿自行中斷藥物與治療,若治療過程中有任何問題,也務必與醫師進行討論。

Q7. TMS可以治療強迫症嗎?

美國FDA在2018年已核准可使用深度TMS(dTMS)治療強迫症。在治療30次後,有約60%的個案可改善3成的強迫症症狀。然而,由於強迫症常伴隨憂鬱症、焦慮症、自閉症等共病,可能會需要更多的治療次數,或依個案安排療程,以達到理想效果。

Q8. 哪些人不適合做TMS治療?

頭部或胸部裝有金屬或電子裝置(如電子耳、心律調節器)的人,不建議進行TMS治療。此外,TMS雖然安全,但仍有極低風險可能誘發癲癇。建議治療前先由醫師詳細評估,並維持穩定睡眠與藥物使用狀況,以降低發生風險。

尋求專業協助?TMS整合治療聯盟與專業TMS治療診所

若你或你的親人正經歷憂鬱情緒反覆發作、藥物效果有限等狀況,TMS或許是一項值得嘗試的新選擇。建議尋求具有專業認證的TMS治療診所台灣TMS整合治療聯盟是由一群專注於腦刺激治療,並具備臨床經驗與國際培訓背景的醫師所組成,累積了不同類型的治療經驗,能提供個人化的評估與治療,並整合經過實證的多元治療方法優化治療品質。

想了解TMS是否適合自己?請洽詢TMS整合治療聯盟與專業TMS治療診所,由專業團隊協助你評估最合適的治療方式,讓大腦與情緒逐步回到穩定的節奏中。

延伸閱讀:

TMS 腦刺激應考慮為中重度憂鬱症一線治療:美國精神醫學會最新論點

加速型治療,TBS(新型TMS),導航是否增加療效:重要研究及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