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重複性經顱刺激是什麼?一次瞭解最新憂鬱症治療利器

2025-08-28
 rTMS重複性經顱刺激是新興的憂鬱症治療方式
rTMS重複性經顱刺激是新興的憂鬱症治療方式

作者:

唐子俊博士 / 唐子俊診所院長 / 台灣臨床 TMS 腦刺激學會常務理事

蘇振翔醫師 / 唐子俊診所副院長 / 台灣臨床TMS腦刺激學會理事

除了心理諮商、藥物治療,還有電療等,近年台灣又多了一個新型的憂鬱症治療方式——rTMS重複性經顱刺激。這是一種非侵入式的大腦刺激療法,不需要開刀、也不用住院,只需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就可以維持長時間的穩定狀態。現在就帶您瞭解rTMS重複性經顱刺激的治療原理、效果、優點與維持時間,深度認識這項憂鬱症治療的新選擇。

rTMS是什麼?它的效果如何改善憂鬱症?

rTMS重複性經顱刺激,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憂鬱症治療方式,屬於TMS(經顱磁刺激)的一種。透過連續、重複地刺激大腦前額葉,幫助調整腦部功能和大腦神經迴路,來減緩憂鬱情形。

為什麼需要進行rTMS重複性經顱刺激?

患有憂鬱症的人,會出現大腦前額葉功能失調的情形,使神經迴路過度連結,與情緒的迴路無法脫鉤,大腦即使在休息的時候也無法回到待機狀態。

此時使用rTMS,藉由刺激左邊的前額葉,並累積足夠的治療次數之後(2025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期刊建議30~40次),可以讓過度連結的神經迴路脫鉤,讓大腦前額葉功能恢復調控能力,改善腦功能,使極端情緒、心情低落的狀況消退。

rTMS的操作原理是什麼?

標準的rTMS治療過程,會先透過定位技術找出大腦左邊前額葉的位置,經過重複的測試,找出每個人適合的刺激能量範圍。治療時,會經由rTMS的探頭,形成如核磁共振的高強度磁場,精準針對特定刺激點,輸入調節性的磁場,來改變前額葉功能和大腦迴路。

rTMS真的有效嗎?效果好嗎?rTMS臨床案例分享

不需動手術、不用吃藥的rTMS,真的能對憂鬱症帶來治療效果嗎?以下就來分享rTMS的臨床案例:

李姓女高中生,長期容易焦慮,最近因為功課壓力及人際關係,陷入嚴重的憂鬱,且出現重複的自我傷害行為。雖然經過學校積極的輔導,仍發現效果不佳,家人決定協助就醫。雖然在藥物治療後,李同學原本紊亂的作息開始改善,睡眠也變得穩定,但她在嘗試過2~3種以上的抗憂鬱藥後仍然沒有明顯改善,因此接受rTMS治療。

經過大約20次的治療後,李同學自我傷害的行為已大幅減少,情緒及精神也有明顯改善。到了第30次治療時,自我傷害行為已完全停止,對外界壓力的敏感度也明顯下降,不僅重新恢復自信,焦慮也明顯緩解。

完成整個治療之後,由於李同學對的自我要求較高,容易陷入負面思考,因此也同步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後續追蹤半年以上,心理狀況仍然相當穩定,情緒與生活適應也都有良好表現。

rTMS的適用情形有哪些?

rTMS對於長期受憂鬱困擾、反覆復發,或藥物治療成效有限的患者來說,是一項值得考慮的非侵入性療法:

長期憂鬱問題,有情緒敏感體質者

根據台灣近年來的調查,兒童、老人的憂鬱跟自我傷害比例明顯上升,從兒童、青少年、成人到老年,都大約有2~3成的族群長期受到情緒問題影響。根據長期的研究,焦慮的體質從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開始;憂鬱的體質從青少年中後期開始。出現第一次的憂鬱之後大約有5成左右會復發,第二到第三次憂鬱期後,有8~9成的復發率,成為情緒敏感的體質。為避免長期憂鬱影響生活,可以使用rTMS治療降低憂鬱復發率。

憂鬱持續復發、藥物治療不見效

重複復發的憂鬱症,有3~5成是複雜、難治療型的憂鬱,即便患者已使用2種以上藥物、認真完成治療週期,仍然無法痊癒或出現5成以上的改善。

長期反覆復發憂鬱,不僅會影響大腦功能、也可能增加自我傷害、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生活品質帶來全面性的影響。如果透過藥物治療仍成效不彰,rTMS是一項重要的治療選擇。

rTMS治療的3大優勢介紹

相對於其他非藥物的大腦治療,rTMS治療具備了以下3種優勢,讓rTMS治療對患者的生活影響大幅降低:

1. 非侵入性

相較於「深度腦刺激(DBS)」,需要手術植入刺激器,rTMS治療前後不需經過特殊準備、不用麻醉。施作前後也不需要住院,可以在進行治療後回去上班上課、回歸日常生活。

2. 副作用少

rTMS的副作用很少,最常見的是治療當下可能出現刺激帶來的局部疼痛感。治療後,不會影響腦功能、不會導致記憶喪失,也不會出現因服用血清素造成的腸胃不適。

3. 可以根據症狀選擇不同的刺激腦區域

rTMS可以根據不同的精神疾病與症狀,刺激特定的腦區域,讓rTMS可以治療憂鬱、焦慮以外的各種精神異常,像是強迫症狀、成癮行為、創傷等,都有相當的治療效果,並獲得FDA和歐盟的認證。

rTMS效果維持多久?要做幾次?需要一直做下去嗎?

rTMS效果維持多久?有認真完成療程,最長可維持1年
rTMS效果維持多久?有認真完成療程,最長可維持1年

如果有完整做完一段rTMS的療程,效果大約可以維持6個月到1年。那麼,需要進行多少次rTMS治療,才能算是走完療程、達到治療憂鬱症的效果?以下說明:

rTMS需要做幾次?

rTMS治療的次數,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2025年的治療導引,建議的次數是30~40次。美國因為高額保險,針對憂鬱症TMS的給付為36~44次。哥倫比亞大學的大型研究,收集了美國全國各個中心合計5000名以上的案例分析,治療30次或以上的患者,有7~8成完全痊癒或改善50%的症狀。治療的次數越多改善的幅度越大。

做了好多次rTMS,為什麼感覺沒有效果?

在臨床上來看,治療的次數太少常常是效果不佳的原因。大腦的迴路要產生相當程度的改變, 在TMS上面需要累積足夠的能量和次數,如果在20次內的治療,已經產生一定程度的進步,建議還是繼續完成足夠次數的治療,才能達到更顯著的效果,中途放棄治療是相當可惜的。

用rTMS治療憂鬱症後,要怎麼避免復發?3種延長療效方法介紹

治療穩定後,大約在半年內會有2~3成機率會復發。如果希望rTMS治療更有效、更持久,降低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復發可能性,可以採取以下3種做法:

1. 進行維持性治療

通常憂鬱症患者在經過40次以上的rTMS治療後,為了維持穩定的狀況,還是會建議進行「維持性治療」。在經由精神科醫師的評估後,持續服用少量藥物,並接受1週或1個月進行1次的rTMS治療,以維持情緒與精神狀況的穩定,延長rTMS帶來的治療效果。

2. 結合其他治療方式

結合心理諮商、少量藥物調整等治療方式,幫助維持心理狀態長期穩定,以擁有更良好的生活品質,並減少憂鬱相關病症發生的可能性。

3. 維持良好生活習慣

憂鬱症的治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十分重要,包括規律和足夠的睡眠時間,適當的曝曬陽光和運 動。此外,也應修正過度極端和負面的想法,可以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和正念思考,減少自己因為小事情就陷入無限迴圈的負面螺旋。

rTMS憂鬱症治療的6個相關Q&A

最後,要和您分享關於rTMS應用於憂鬱症治療的6個熱門Q&A,讓您對這項新興療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Q1:做rTMS會痛嗎?

rTMS是瞬間輸入核磁共振等級的能量,在刺激點周圍的5公分內會比較麻痛,但通常在治療結束後就會消退,不需要服用止痛藥,休息和喝水即可 。

Q2:rTMS會影響記憶力嗎?

rTMS不會影響記憶力,研究發現反而可以改善注意力和認知功能。因此,也適合應用於失智症的治療。

Q3:rTMS的副作用是什麼?

rTMS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局部疼痛,治療時會逐漸調整刺激的能量 ,讓接受治療的人逐漸習慣。

Q4:rTMS要做幾次才能達到效果?

一般在治療的4~6週,也就是20~30次,可以看到顯著的改善。

Q5:如果rTMS效果不如預期怎麼辦?

效果不如預期通常是因為治療次數不足,根據2025年美國精神醫學會的建議,治療建議30~40次。所以,如果進行10次以上治療仍未見效,建議再多給rTMS幾次機會,做到至少30次的治療次數。

Q6:如果傳統的TMS無效,改用深度TMS效果會更好嗎?

傳統TMS刺激的位置和深度,和深度TMS不同,可以考慮和醫師討論改變刺激的區域和深度。深度TMS刺激的位置,可以到達比較深處的內側前額葉,這個部分也是強迫症重要的刺激位置,會比傳統的TMS效果更好。

台灣TMS整合治療聯盟,幫您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看完以上的介紹,相信您對rTMS重複性經顱刺激這項非侵入性的憂鬱症治療方式已經有更深入的認識,更瞭解這個新興療法如何對憂鬱症與其他精神疾病帶來正面影響!每個人適合的精神疾病治療方法都不盡相同,倘若您或您身邊的重要親友正受憂鬱所苦、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擺脫情緒陰霾,隨時歡迎您向台灣TMS整合治療聯盟諮詢相關醫療資源!

台灣TMS整合治療聯盟與全台多間提供rTMS治療服務的精神科、身心科診所配合,協助憂鬱症、精神病患獲得最適合自己的醫療資源,藉此達到更有效的醫療效果。除了rTMS,台灣TMS整合治療聯盟也能協助媒合藥物治療、心理諮商等精神疾病治療資源,現在就與台灣TMS整合治療聯盟聯繫,讓您和親朋好友可以得到最妥善的治療,戰勝憂鬱症、重回快樂生活。


延伸閱讀:

什麼是 rTMS,它是如何運作的?

經顱磁刺激副作用是什麼?完整解析經顱磁刺激rTMS原理與適用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