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專題] 新冠病毒流行,使焦慮憂鬱倍增

2021-07-02

作者 : 唐子俊醫師 唐子俊診所

疫情流行間焦慮憂鬱倍增

疫情大流行,全世界調查憂鬱跟創傷症狀會上升,原來的精神疾病和情緒問題也都會惡化。加上無盡流行和疫情起伏,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經濟惡化以及生活持續且全面影響,焦慮和憂鬱的情形也因而大幅提升,精神症狀和嚴重程度都會增加。

國際重量級期刊JAMA,在2020年底發表大型調查研究發現,疫情大流行間,憂鬱症狀罹病率增加3倍以上。家庭儲蓄少於5000 美元,憂鬱症狀機率增加 1.5倍風險。

亞洲大流行區焦慮憂鬱失眠創傷均遽增

不論從亞洲和美國的樣本,新冠流行區憂鬱症狀都增加許多。在亞洲五萬多人的大樣本研究,最常出現症狀依序是:焦慮、憂鬱、失眠、重大壓力後創傷症候群PTSD。接受新冠感染治療的個案,身心負擔和病情等影響,出現情緒症狀的機會高了2-3倍以上。治療隔離本身造成孤獨以及受到的標籤,加上社會支持的斷絕,都是可能和情緒症狀有重要關連。確診和懷疑新冠病毒的個案家屬,出現焦慮、憂鬱、失眠機會也都增加了兩成以上。

第一線人員需足夠支持和支援避免疫情衝擊

先前研究顯示,第一線工作人員,反而是中等感染風險(例如,與疑似病患接觸的非專業人員)比高風險的人(例如,在感染病房工作的人),有更多的不良心理健康結果。研究認為,高感染風險群體醫療照顧者,若能更加了解風險,擁有更好的應對技巧,或更多機會獲得防護設備和社會支持,反而可以減少部分衝擊。也就是有良好的應變技巧,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並且有足夠的防護設備,即使第一線工作,心理健康和情緒,也比沒有準備好的非專業人員,受到較少的影響。

長期兒童青少年隔離易阻絕發展中所需人際關係

研究發現持續隔離會導致兒童心理健康狀況不佳。隔離期間兒童青少年,需經歷對感染的恐懼、沮喪和無聊。隔離的個案,基本生活供給或學習不足和信息中斷,會增加恐懼和焦慮。

持續追蹤憂鬱及自殺危險未下降

倫敦大學學院 COVID-19 在大流行後,顯示出高危險自殘和自殺行為或自殺想法是:女性、黑人、亞洲人,社會經濟劣勢者和原來罹患精神疾病比例高。大流行的最初階段,焦慮、憂鬱、自殺風險和創傷後壓力發生率升高。這和美國及亞洲的調查趨勢一樣。

英國精神醫學會學刊2020年發表的縱貫性調查發現:弱勢族群以及原來有情緒問題的個案,身心狀況表現最不好,自殺意念隨著隔離的時間越長,第三波的調查增加到一成五到兩成左右。在連續三次調查當中,中到重度的憂鬱大約在23-26%,和平常比起來至少增加1倍。中到重度焦慮的個案,大約維持在兩成上下,也是比平常高了3倍左右。(您可能會想看 : 我想自殺怎麼辦?出現這 5 大狀態有可能是大腦生病了!)

原來情緒障礙及弱勢為高危險群,老人與小孩易被忽略

從美國到英國的研究,發現最為弱勢的族群,是本來罹患情緒和精神障礙個案,以及經濟弱勢族群,或者多重壓力族群。隨著隔離時間增加,成年人還會加上經濟的強大壓力。兒童和青少年,因為隔離而減少人際接觸造成同儕人際阻斷,之後出現焦慮,憂鬱和自我傷害機會也會增加許多。研究發現,隨著隔離延長,症狀並沒有顯著下降或改善,加上心理輔導的資源,也因為隔離受到相當的限制。還有相當容易被忽視的老人族群,身體功能的衰退以及孤單,和相關資源的連結減弱,而且又是冠狀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

英國的研究當中,建議需要優先保護這些族群,至少確保他們能夠獲得足夠的關心和支持。研究中也建議遠距醫療與心理治療。在英國隔離期間,這些族群的憂鬱症狀和孤獨感都沒有下降,再加上自殺意念都維持在近一成。隔離和孤獨,讓這些個案更減少了求助和獲救的機會。隨著焦慮憂鬱逐漸惡化到中重度,會開始從人群中退縮,甚至拒絕接受關懷。需要在焦慮憂鬱逐漸惡化之前即開始介入,開始篩選並給予協助,才能夠避免悲劇的發生。

結論

新冠病毒大流行對於全世界造成空前的影響,在美國,亞洲及歐洲大流行區的調查當中,焦慮、失眠、憂鬱和創傷的症狀,最多會比平常倍增甚至到3倍左右。在疫情期間,許多情緒和睡眠症狀會更容易惡化。而情緒和睡眠的穩定,和免疫力息息相關。過度焦慮不敢外出,而突然中斷原有的治療,包括藥物和心理治療,等於把自己曝露在相當高的憂鬱復發危險中。如何提供有效協助,和原來治療的延續,需賴高度自律的睡眠規律性,是維持健康重要且必要的生活習慣。

許多人因為擔心新冠病毒而一直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而情緒低落及焦慮等症狀可能造成惱人的失眠問題。不論運用何種治療方式,若能有效改善失眠問題,且能減輕藥物副作用,對於預防憂鬱症復發並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都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而透顱磁刺激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是近年相當值得關注的治療方式。在國外使用 rTMS 治療憂鬱症的案例報告中,部分個案於 rTMS 治療後可同時改善憂鬱及睡眠問題。臨床研究也發現使用 rTMS 能改善"入睡時間、睡眠總時數及睡眠品質",且於療程結束後仍能維持療效。(你可能會想看 : rTMS 腦刺激治療減緩憂鬱症合併的失眠困擾 )

高危險族群應適當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不應中斷原來治療。

(此為摘要版,全文將刊載於創價學會) 

( 補充說明:目前rTMS於台灣之治療適應症為憂鬱症,若您有任何rTMS治療相關問題,請務必向專業醫師諮詢)

參考文獻 :

  1.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longitudinal analyses of adults in the UK COVID-19 Mental Health & Wellbeing study(2020)Br J Psychiatry 1-8.
  2.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Symptoms Among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ndemic(2020)JAMA Netw 3(7):e2014053.
  3.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Symptoms in US Adults Before an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2020)JAMA Netw 3(9): e20196862.


唐子俊 醫師

唐子俊診所 醫師,在醫學中心近20年經驗,對於心理治療、腦科學和藥物研究都相當有實務經驗。整合生物心理及社會治療, 對於學校、青少年個案、自我傷害的議題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