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 案例分享] 救回兩份工作的rTMS
photo credit by:pexels
作者:范庭瑋院長 / 心樂活診所
(以下經個案同意且姓氏經過修改)
林小姐,資深醫療人員,本來就因罹患憂鬱症持續就醫多年,在藥物治療的幫助下能維持病情穩定,穩定持續在職場工作升遷與照顧原生家庭,這幾年的就醫過程,雖曾因各種生活事件壓力導致憂鬱症復發多次,但都能在主治醫師的積極藥物調整下重拾平靜生活,也不曾因憂鬱症復發而導致長期失能無法工作。
憂鬱症復發嚴重困擾
但是這次復發很不一樣了,疫情期間的繁重工作量與長時間的隔離,疫情初期尚能靠身為醫療人員的熱枕和責任感堅持住,但是隨著疫情時間的拉長,單位人力吃緊、重症科別的精神緊繃,資深的她既要填補新人離去的空缺還要做完自己本來的工作,這期間失眠與焦慮症狀逐漸惡化,相關的藥物劑量也跟著增加,本來期望疫情緩和後就能症狀改善進而減藥,就跟之前每次的復發一樣,關關難過關關過。
意外的是,隨著疫情趨緩逐步解封,過去兩年因為疫情不敢入院而延後檢查、治療、手術的各式患者紛紛大量湧入醫院,工作量暴增,暫停多年的醫院評鑑也接踵而至,她的憂鬱症狀雪崩式惡化,無法上班、反應遲鈍、強大的自殺意念、睡眠失調晚上無法晚上入眠白天昏沉。
非常有責任感的她開始必需臨時請假,請假的罪惡感和單位缺人力的壓力讓她的情緒進入惡性循環地下滑,她的伴侶也因此必需頻繁請假無法上班在家裡陪她。
門診主治醫師盡一切可能地調整用藥與輔導,但無論怎麼調藥就像把石頭丟進深淵裡一樣一點反應都沒有,連個水花都沒有。從沒請過長假的她不得已開始請長假,這樣的自己讓她有強烈想離職的計畫,連死都不怕的她離職算甚麼。
rTMS非藥物治療憂鬱症
這時候門診主治醫師建議她轉去有 rTMS ( 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 ) 的心自在身心診所,接受台南 rTMS 治療專家的陳介仁醫師的門診諮詢,討論接受 rTMS 治療的可能性。
經過門診討論,林小姐的病情和診斷的確完全符合 rTMS 治療的適應症:難治型憂鬱症。
但唯一的顧慮就是不便宜的費用和無法 100 % 保證有效,遲疑的林小姐回家後諮詢她服務醫院的醫師朋友關於這個陌生的 rTMS 治療,得到醫院醫師正向且肯定的建議,
醫師同事說:「有 30 % 成功率的高風險手術我們都做了,60 % 成功率的非侵入性治療妳怕甚麼?」
惡化的憂鬱症本來就會有難以做決定、凡事都往壞處想且悲觀的思考方式、覺得自己不值得的無價值感等憂鬱症症狀讓她遲遲無法決定又拖了一周,最後在伴侶的鼓勵和堅持下決定接受治療。
rTMS治療需精準定位
陳醫師也特別排出專門的時間進行第一次的定位,定位是 rTMS 治療中最重要的步驟,沒有精準的定位與能量測量,會讓之後的治療成效大大地打折扣,沒有仔細的定位,即使精密計算的能量也會因為定位偏差而無法全數進入預期應活化的神經路徑。
定位的變數也很大,有些人很快可以找到位置和磁波能量數值,但是有些人的體質和身體結構就是比較難找到位置,為了避免時間的壓力造成定位粗糙,陳介仁醫師團隊的第一次定位都會在門診時間之外額外安排一個小時,這一小時不接受其他患者,就是希望用這一小時專心把最重要的定位做好,在沒有時間的壓力下可以盡其所能地把最重要的定位做到最精準,準備充分的精準定位是成功的一半。
經過四十分鐘的定位與能量測量後,同一天也直接進行第一次的治療。
施打的過程因為磁波能量的進入讓林小姐稍微有點頭痛的感覺,不會太不舒服,林小姐自述當時就放空感受腦部這種奇特的感覺,因為是大腦裡的感覺的確會有點不安,但是對專業的信心讓她在聆聽 rTMS 機器搭搭聲中完成第一次的初體驗。
- 第一周林小姐在伴侶的陪同下以一周三次的方式進行。
- 第二周之後在伴侶努力抽空陪同下接受一周四次的 rTMS 治療,在身體可以接受的條件下儘快把能量打入目標神經區域活化神經路徑是 rTMS 治療很重要的條件。
- 進行到第三周時林小姐表示心情有稍微比較平靜,但是仍不敢鬆懈地繼續一周四次把直到把預定的二十次療程施打完畢。
- 最後幾次的治療林小姐可以不用在伴侶陪伴下自行來診所報到施打,然後輕鬆離開。
rTMS治療改善成效
施打完二十次後,林小姐在 BDI、BAI 的憂鬱與焦慮量表的施測分數都比治療前有大幅進步,雖然主觀上還是偏憂鬱,但是伴侶表示改善很多,後期都可以自行出門採買不用陪伴,也比較有笑容、看youtube 時也會出現已經消失很久的狂笑聲,也不再嚷嚷想尋死,準備好的辭呈也默默放到抽屜深處,本來預計請假休養三個月後離職的計畫變成提早銷假回單位上班,伴侶說:「她再不改善,我一直請假陪她連自己工作都快不保了,這個療程算救回兩份工作,不貴不貴。」雖然改善很多,但是她們仍決定繼續接受一周一次的rTMS維持療法,且合併本來仍持續的門診藥物治療來延續這次的治療成果,經歷之前那段看不到終點的黑暗期,維持穩定的生活和工作是她們首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