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 案例分享] 照顧者的倦怠、憂鬱與 rTMS 治療
作者:丘世祺院長 / 青欣診所
C 太太是位退休的教師,個性要求完美,孩子們都在國外發展自己的事業。
數月前,先生突發性倒地,送醫後雖然救回一命,但從此臥床,C 太太也從此夜不成眠,食不下嚥。
先生出院後,雖然有聘僱專業看護協助照顧,但 C 太太仍無法放心對先生的照顧,每晚需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因為持續的壓力超出負荷,且無法得到充足的支持或資源,出現了焦慮、容易情緒急劇波動、感覺害怕、記憶力退化等等的症狀。
C 太太因此尋求了精神科醫師的協助,但因為藥物的副作用常令她嗜睡或不舒服,覺得無法忍受,經過討論後,以 rTMS 治療期憂鬱與焦慮的症狀,以低劑量安眠藥協助睡眠。
除了 rTMS 的治療,我們也合併心理治療,嘗試讓 C 太太接受她先生的狀況,可能無法如她所預期的改善,且責任並非在她身上。並讓 C 太太了解,照顧先生這件事可能需要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是不是可以讓自己從全職照顧者角色轉變為先生的陪伴者角色,而照顧的責任不用全部自己攬下,可以考慮長照機構。
因長期照顧臥床者或其他需要 24 小時照護的病人,是一項漫長持續的壓力,除了可能造成情緒不穩定,也可能造成麻木或冷漠。照顧者也常受到病人或其他家屬不合理的要求,甚至超過照顧者的能力範圍,但照顧者常會覺得這是他該做的事。
後來 C 太太有接受建議,將先生交由長照機構負責照料,自己會在預定的時間去探視與陪伴先生,也因此自己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在治療前 C 太太有嚴重的憂鬱症狀 (貝氏憂鬱量表 33 分),感覺沒有希望、無法感受任何樂趣也提不起興趣、無法做決定、無法專注、感覺自己一點價值都沒有、想要哭泣,但哭不出來。
經過 24 次的 rTMS 治療後,憂鬱的症狀改善為中度 (貝氏憂鬱量表 24 分),已經可以稍微感受到喜愛事物的樂趣,精力上面也感受到改善,並更能專注。
目前相關的治療仍在持續進行中。
圖片來源:Pixabay (Yaroslav Shuraev)
資料來源:青欣診所